奥古拉斯古诗词网
首页 > 历史 > 刘邦触底反弹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

刘邦触底反弹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

陈余和张耳当年从生死之交的好朋友沦为横眉冷对的仇人之后,两人各自占地为王互不相干。“英雄大会”上项羽封张耳为常山王,统管赵地。

而陈余却没有得到封号,只是在后人的“提醒”下,项羽才让他来管辖包括南皮在内的三个小小县城。分封上的差距,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心理不平衡。

正在这时,田荣“联盟”的号召犹如一道春风吹醒了沉睡中的陈余。与其这样窝囊地过一生,不如借田荣这个东风东山再起。

这时田荣已成功统一了齐国之地,闻陈余愿和他共同起兵,自然喜不自胜。两人当即联兵出击赵国。而要去打赵国就得张耳答应。陈余可不管张耳答应不答应,他二话没说就带着陈田联军浩浩荡荡出发了,聪明的张耳自然知道“两人同心,其利断金”的这个道理,很识相的主动让出地盘给他们两个做嫁衣。

既然地盘给了别人做嫁衣,何去何从就成了张耳头疼的问题了。其实他现在只有两条路可以走,选择项羽还是选择刘邦。

这类似于向左走还是向右走。

犹豫了良久,最终张耳还是选择投靠实力相对较弱的刘邦。原因很简单,据说张耳手下有一个“天文学家”,算出关中之地的天空“五星聚斗”有帝王之气。既然如此,那就投靠刘邦吧。

张耳的投奔不但壮大了刘邦的实力,也让处于半封闭状态(地理位置太偏,交通又是太原始)的他获得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:田荣和陈余正不遗余力地和项羽掰手腕。

刘邦听后又惊又喜。这时韩信已把军队操练得有模有样了,这正是出关的绝好时机。

刘邦马上把韩信召来,这个时候他已经对这个大将军的才能佩服得五体投地了,柔声问他什么时候起兵最好。

韩信答:“暑气将尽,中秋来临,每逢佳节倍思亲,现在就是(八月)用兵最好时机。”刘邦问:“该用何种计策?”韩信答:“当初张良火烧栈道,意在迷惑项羽。我已知道自南郑通向三秦还有一条羊肠小道,因为它掩映在草木之中,很少有人知道。我军可以悄悄沿此道直达三秦。与此同时,大王再派一些老弱病残去修栈道做掩护即可。”

“好计谋!”刘邦大喜过望。这时他突然想起张良当日临走时赠给自己的锦囊,他不是说等东归时就可以打开么,此时不开更待何时?他有条不紊地打开锦囊,但见上面写着“明修栈道,暗取陈仓”八个金黄大字。

“真是英雄所见略同。”刘邦和韩信击掌而笑。

公元前206年八月初二,困在汉中达半年之久的汉军开始出发了。

出发前刘邦已给手下的人马进行了布置:萧何留守在南郑,管理国家大事,提供汉军的粮食等后勤保障;周勃带领老弱病残去修栈道,以迷惑敌人;他和韩信亲自带兵从小路出发了。

为了鼓励士兵,他提出了“中秋月圆之日打到关中和家人团圆去”的响亮口号。这个口号对久困汉中的汉军来说相当具有力。

出发!

标签:

上一篇 目录 下一章

猜你喜欢

历史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故事
焚书坑儒被当作秦始皇的重要方面之一,但历史上秦始皇真的焚书坑儒残暴不仁吗?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底是怎么回事。 《史记·卷121·儒林列...
历史 秦始皇泰山封禅
公元前219年,秦始皇率领文武大臣及儒生博士70人,到泰山去举行封禅大典。封禅是古代统治者祭告天地的一种仪式。所谓“封”,是指筑土坛祭天。所谓“禅”,是指...
历史 秦始皇打捞九鼎的故事
《汉书》记载,大禹治水成功之后,万民乐业,天下归心,大禹的威望空前高涨。舜帝的儿子商均不成器,于是舜帝决定把帝位禅让给大禹。舜帝去世后,大禹为他守孝三年,...
历史 秦始皇帝陵园设计理念
汉文明是自战国开始直至王莽时期形成的以汉字为交流的手段,以阴阳五行宇宙观,以对立、变通为思维方式,以遵循规矩为核心文化价值观的行为处事方式的文化体系,秦始...

强力推荐